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前的今天……

王哲希 国际金融报 2022-04-23

今天,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的日子。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

同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尼克松访华”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章节里重要的时间节点。

中美建交40多年来,合作与分歧共存。如今,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回望过去,正是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将中美两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


“一拍即合”

彼时,美方深陷越战泥潭,长时间的战争拖垮了国内经济,美国必须重新考虑其与新中国的关系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也处于外交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积极释放出与美方接触、打开外交僵局的信号,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1969年8月,时任总统尼克松先后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领导人向中国领导人传话,释放了和解信号,中方也积极回应,双方关系出现松动。

1971年3月28日-4月7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打开了两国友好交流的大门。

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经由巴基斯坦转道秘密访华,并就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了意见。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经过会谈,于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上海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中美关系的缓和还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于9月29日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到了1973年底,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同欧共体(欧盟前身)也建立了正式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改变世界的一周”

记者在《纽约时报》的电子存档中找到了当时的相关报道。彼时,有关尼克松访华的消息被放在了醒目的头版位置,文字中对中美关系未来的不确定性还隐约可见。

50年后的今天,中美合作已经成为了全球治理的重要一环,全球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全球贸易、亚太地区安全等都离不开中美合作。

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尽管不久之后他就因“水门事件”下台,但中美关系发展的脚步却一直在向前。在此之后,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会在任内安排访华行程。

然而,5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似乎似乎在美国的“偏执”下越走越远,越来越多的对华“鹰派”人士将“尼克松访华”描述为一次失败的尝试。一名曾参与基辛格访华行程的前共和党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反映了美国某种程度上的“软弱”,“我们本应该更加自信”。

在2月21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5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结束了两国长期隔绝的状态。其间发表的《上海公报》是中美之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并连同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一道,构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

汪文斌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遭遇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美方一些人对华认知出现严重偏差,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进行全方位的遏制。中美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之间有分歧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通过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

去年前7个月,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40%,其中,中国自美进口同比增长50.4%,对美出口增长36.9%;2021年国外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11万件,同比增长23%,商标注册19.4万件,同比增长5.2%。其中,美国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商标注册同比分别增长32.1%、17.3%。中美两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在中美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双方更应当加强对话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

记者:王哲希

编辑:程慧

责任编辑:毕丹丹
封面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 / 好文推荐 / ——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